第八百九十章 :第三把开启时代的钥匙-《大国院士》


    第(2/3)页

    至于总编,除了徐川亲自担任。

    虽然说一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学术界的潜意识中应该尽量避免给自家的期刊投稿,因为这样做听上去就不太合理。

    毕竟在人们的认知中,“熟人好办事”的思想太深入人心,所以十分在意“避嫌”这一说法。

    而一家期刊的编辑0可以给自己的期刊投稿的话,即使主编或者更高的审核编辑没有插手,审稿人看到文章作者的名字时也会自行意会,造成一定的不公平。

    一些警惕性高的杂志社可能会明文规定主编不得投稿自己所负责的期刊。

    但事实是大多数杂志社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只能靠个人自觉。

    然而对于《探索》来说,他们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以徐川对《探索》的要求,除了他自己,恐怕也很难在国内找到一位合适的总编。

    至于他以总编的身份将各种论文投稿到《探索》上,对于学术界来说,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

    毕竟自出名以来,徐川在学术界的声誉就是顶尖的,再加上《探索》期刊在成立之初,就有考虑过这种情况,有明确的程序来处理编委会成员所提交的稿件。

    所以外界对于徐川成为自己创建的期刊的总编,倒也没有什么异议。

    大拇指在屏幕上划过,徐川接通了电话:“喂,欧阳总编。”

    电话点面,欧阳稷带着敬意开口道:“徐院士,《探索》的子刊《探索·数学》刚刚收到了一篇投稿,我们这边有点拿不定主意,您要不要看看?”

    听到《探索·数学》的投稿,徐川脑海中念头动了一下,开口问道:“是不是p=np?猜想中和图同构难题有关的论文?”

    电话对面,欧阳稷点点头,回道:“嗯,投稿人是川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那边的刘嘉欣女士。”

    “她投稿的论文是对图同构难题的准多项式图形映射法研究,《探索》期刊这边没办法判断这篇论文的具体情况,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审稿人员。”

    这种涉及到七大千禧年难题的研究,别说是放到国内了。

    就是放到数学最发达的米国、法国等国家,都是最顶尖的。国内能够对这种级别论文进行审稿的数学家,可以说屈指可数。

    而p=np?猜想这种理论信息学中计算复杂度理论领域的数学难题,国内并没有太出名的学者。

    至于国外,《探索》这边的副总编,主编之类的任职人员,老实说也很难接触到能审核这种级别论文的大佬。

    虽然他自己曾经在《自然》期刊担任过主编,也认识一些大佬,但遗憾的是他并不是数学领域的,而是物理学的。

    徐川笑着道:“将论文发给我吧,我来担任审稿人就行。”

    听到这话,欧阳稷迟疑了一下,犹豫着问道:“这可以吗?我不怀疑您的能力,但是对于期刊公正性方面是否会有一些争议?”

    微微顿了顿,他快速的补充道:“当然,我不是说徐院士您的公正性原则,而是审稿披露后,这事可能会在学术界引起一些争议。”

    “毕竟您和那位刘女士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学术期刊的审稿过程中,避嫌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或偏见,确保审稿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具体来说,审稿人应当避免与作者之间存在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例如避免直接合作关系、认识作者等等。

    大部分的sci期刊通常都会有一项规定,推荐审稿人不可以与作者是同一个单位。

    换句话说,与作者有关系的审稿人都要避嫌,包括同一单位的学者,都是默认属于避开的范畴的。

    这一点就像是当初徐川证明霍奇猜想的时候,数学界组织了六位大牛对他的论文进行审核,而审稿人全部避开了普林斯顿的学者。

    听到这话,徐川哑然笑了下,摇了摇头,道:“”没什么,避嫌原则虽然说有必要,对于审稿来说,我们只需要确保过程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客观性就足够了。”

    “将论文发给我吧,我会给出对应的评审意见的。”

    欧阳稷点点头,道:“行,既然这样,我会按照《探索》的审稿邀请流程来走流程。”

    “嗯,按照正常流程走就行。”徐川笑着应道。

    另一边,京城。
    第(2/3)页